在學生時代的時間管理是把大小事都寫在手帳本上隨身攜帶。2013年後,受到作家 Esor 的啟發,開始使用數位工具來解決特定情境的需求,從此再也不買實體筆記本了(這是真的)。
讓我無法從數位的世界跳回紙本的原因有:
快速收集來自各方的資料
手動抄寫不如讓語音辨識幫你寫下文字,把收據貼到筆記本不如用相機把它拍起來。兩者效率差距過大,我實在沒有不使用這些方法的理由。
就算一時之間沒有手機或電腦,只能用眼前的紙筆把想法記下來,事後再動動手拍個照留存,也省得保存那麼多暫時使用的便條紙,要找某張特定的筆記還很難找得到。
進一步地,搭配具有 OCR* 功能的軟體把手寫筆跡轉換為純文字,或整理成PDF檔留存,都是用數位工具妥善管理手寫紀錄的好方法;使用iPhone的朋友可以使用相機的辨識文字功能,照片中被認為是文字的部分可以額外被複製出來。


*註:OCR是「光學字元辨識」的意思,即在影像中將文字的部分擷取出來、轉換為可編輯的純文字。
不受時空限制
在很多情況下,例如在通勤的時候,我們很難空出手來拿筆記本寫字,但拿著手機打字相對容易很多。
如果把筆記本放在家裡沒帶出門,就無法查看上面的資訊;但是手機卻一定會帶在身邊。
如果把所有筆記和待辦事項都記錄在手機可以存取的軟體或網站,我們幾乎可以隨時隨地取得它們。
如同之前分享過的文章,在家使用 Airtable 撰寫菜單、擬定購買清單,在外面直接用行動裝置開啟,是一個很連貫的場景轉換流程。我如何用數位工具管理下廚大小事(二):基於AIRTABLE食譜的採買清單
自動化
如果有某一件事情需要每隔兩週做一次,你記得住嗎?我的話,至少要動手寫在每週計劃裡面才有機會達成。如果這種需要周期循環的瑣事,能交給數位工具自動生成規劃,我可以省下很多記下他們的功夫。

又例如 Google Keep 的便利貼可以加上「地點提醒」功能,只要設定好位置資訊,當你位於該地點時,Google Keep 就會透過手機發送提醒你執行任務!這個功能可以運用在採買清單上,讓你路過全聯的時候能記得進去買東西XD。參見:Google Keep 在正確地點時間提醒你,新增提醒事項教學
資料得以重組、創造出新的火花
挼果用紙本撰寫筆記或計畫,它的位置會被限縮在某一本筆記中,就算把它拆成一張一張的紙、再用物理重組(例如重新裝進檔案夾排序整理),這張紙也只能有一個「唯一」的正本。透過抄寫或影印,也許有辦法複製你的紙本筆記,但其效率遠不及使用數位工具。
例如在 GoodNotes 這一款軟體製作筆記時,可以將筆記變換頁碼順序,無痛重組。

又比如在 Heptabase 裡面的卡片筆記,可同時存在於不同的看板,於是你可以在研究不同議題時都引用同一份內容,讓資料庫中的知識得以網狀重組、激盪出不同的想法,而不再只收錄在特定的筆記本裡。這樣的使用模式是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的精髓;同時,也跟 Eagle 重組靈感資料庫的概念相似!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先前的文章:身為設計師的你都怎麼整理參考資料?EAGLE讓你建立「活的」靈感資料庫

小結
當然,紙本筆記還是有他無可取代的特點,例如可觸摸到的溫潤手感,以及隨時翻開就可以開始做筆記的快速性、讓收藏已久的的筆有用武之地…等,相信都還是很多人無法割捨的原因。
但對我來說,手寫的情境比較適合在日記和書信上,如果跟讀書心得、知識研究、待辦事項相關的筆記,因為需要在各種時間地點被使用到,轉換到數位工具上、突破紙本筆記的物理框架,還是我心中的不二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