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始使用 Eagle 之後,我的設計工作產生的兩大變化

by Enn 阿元
開始使用Eagle之後,我的設計工作產生的兩大變化

前言

從 2018 年使用至今(2022)已五年,我的設計工作可以說是離不開 Eagle。
我曾在上一篇介紹Eagle的文章《身為設計師的你都怎麼整理參考資料?EAGLE讓你建立「活的」靈感資料庫》提出「東西不是只有一種分類」的思維,那種靈活組織資料的方式,其實也是有了 Eagle 之後才得以實現的,否則也只是空有想法而沒有能實現它的工具。

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,在使用 Eagle 前後,我的設計工作產生了哪些變化。

有了Eagle之後的變化…

第一個變化:工時縮短了

因為提取資料的效率變高了,不用加班太棒了!!!😭
剛入設計這一行的時候,靠 Pinterest 搜集資料居多,那時很幸運能依靠這個強大的靈感庫來解救我的想像力。
我很認真地為我儲存的參考圖片分門別類,但是跟電腦資料夾一樣只有一層分類,東西丟進去之後,得一個一個打開才能找東西。大半時候我得依靠記憶力,概略地回想哪張參考圖大約在哪個資料夾,等於在「背」參考資料,但其實不需要這樣增加大腦的負擔!它應該全力被用在組織靈感和執行設計上面。

我在Pinterest儲存的圖片
我在Pinterest儲存的圖片

另外,我也被另一種問題所困擾。
從上圖可以看到,我的資料夾分類有「載體形式」(包裝設計、刺繡、插畫),還有「內容」(食物、地圖)、「表現方式」(幾何色塊、水彩)等依據方式,用久了慢慢感覺到…這樣分也不對、那樣分也不對🤔 因為一張圖可能同時符合好幾個分類!

蒐集靈感圖片時,你是否也常用資料的來源或形式來做分類呢?
蒐集靈感圖片時,你是否也常用資料的來源或形式來做分類呢?這張圖片也在上一篇文章發佈過。

使用Eagle之後,我可以利用分類+標籤整理資料,讓參考圖片依照我設定的架構,被多元的方式篩選出來。

一個參考圖片/設計作品可能是載體形式、元素、表現方式...等條件排列組合而成的
一個參考圖片/設計作品可能是載體形式、元素、表現方式…等條件排列組合而成的


在上次文章有提及的這張海報,即符合下面圈出的三個條件;

東北芸術工科大学
東北芸術工科大学畢業展海報同時符合「海報」、「人物」及「攝影」這幾個要素
東北芸術工科大学畢業展海報同時符合「海報」、「人物」及「攝影」這幾個要素

所以,當我開始一個專案的發想階段,想要找「用攝影照片表現的任何作品」,只要用「攝影」當篩選條件,就可以輕鬆找到這張圖,不管他本來是一張海報,還是一本書的封面。

在Eagle的資源庫,每一個檔案都可以有多重分類與標籤。我們可以用風格、形式等面向,建立對日後有幫助的篩選條件。
在Eagle的資源庫,每一個檔案都可以有多重分類與標籤。我們可以用風格、形式等面向,建立對日後有幫助的篩選條件。這張圖片也在上一篇文章發佈過。

載體形式只是最終的模樣,相當多的元素承載著作品的核心理念一起發光發熱。

在資料夾之海裡翻找的時間被省下了、跨過隔閡快速地撈出想要的資料,這樣工時還能不縮短嗎?

第二個變化:資料在專案結束後繼續被活用

在遇見Eagle以前,Pinterest是我的長期靈感庫,而電腦裡的專案資料夾也會裝著四處搜集來的、專門給這個專案使用的參考資料。
和上述問題類似,這些資料就這樣躺在個別的專案資料夾裡,礙於版權問題又不敢隨便丟到Pinterest上面。在專案結束之後,若想重複利用這些資料,必須回頭一個一個翻找、複製到新的專案。
使用Eagle之後,一開始我就讓所有的參考資料集中在Eagle,別無二處,和所有的靈感庫資料擺在一起,只用Tag功能標出這是哪一個專案使用的資料。當然,一個資料可以同時被好幾個專案使用!
在專案結束後,我只需評估這個資料是否需要繼續留存,作為長期的靈感庫。若不需要,則果斷刪除、或另外存下來放回電腦的專案資料夾,封存備查。
隨著經手的專案變多,靈感庫也越來越充實,透過整理、汰除不需要者,讓這個兵器庫越來越能提供實戰時需要的一切後援,在下一個專案伊始能夠馬上被活用。

在我的標籤裡有個分類叫「情緒板」,專門用來標示這個參考資料能夠被哪個專案運用。
在我的標籤裡有個分類叫「情緒板」,專門用來標示這個參考資料能夠被哪個專案運用。

當我使用其中一個專案標籤來篩選資料,立刻就能展示所有符合條件的圖片,綜覽全部,非常有效率👍。

在Eagle使用標籤搜尋
在Eagle使用標籤搜尋

我使用Eagle的流程是…

我使用Eagle的流程可畫分為兩大時機,分別為執行特定專案的時候,以及平時的維護。這兩個部分是並行的、可互相對照修正的,並沒有嚴格的先後順序。

我使用Eagle的流程示意圖
我使用Eagle的流程示意圖

執行特定專案時:以完成作品為導向,偏重蒐集和羅列

  1. 將客戶給的希望風格、Pinterest 刷到的範例作品、自己的手稿…等等全丟進 Eagle,並將同一專案的圖片/影片標上Tag(以專案名稱或簡稱命名)。
  2. 把它當成情緒板,篩選上一步建立好的Tag,在主畫面把跟專案有關的所有圖片/影片一次羅列出來。
  3. 在執行專案的過程,一定會不斷增添參考資料,別忘了把新加入的也標上Tag。
  4. 專案告一段落時,檢視這一批資料,若與需求不符的就果斷移除,只留下自己認為對未來也有參考價值的資料。

平時:維護資料庫,思考未來自己需要什麼,汰除不需要的資料

  1. 除了特定專案的需求,有時也會在各種地方看到值得參考的圖片或素材,不用猶豫,先抓到 Eagle 再說。
  2. 在蒐集的過程中,慢慢規劃出屬於自己的分類和Tag系統。我目前的配置是以圖片本身的載體形式為「分類」,風格、元素、表現法、屬於哪一個專案…等作為「標籤」。但沒有一定要怎麼做才正確,端看個人的習慣。
  3. 不只專案的資料需要汰舊換新,平時蒐集的資料也需要定期檢視,因為審美觀改變而不再青睞的、設計風格不符潮流的參考資料,沒有必要卡住Eagle一個位置。
我的Eagle資料夾和Tag架構
我的Eagle資料夾和Tag架構,架構的設定方法沒有一定標準,僅供各位參考

小技巧分享

瀏覽器套件讓蒐集的過程更流暢

現在,我們搜尋參考資料的途徑大概有七、八成都來自於網路,如果你也習慣用Chrome瀏覽器的話,我很推薦安裝「Eagle for Chrome」這個套件。
它不只可以直接拖曳圖片儲存,也可以直接將網頁截圖,擷取可視範圍或是整個網頁的長條圖都可以,讓你不再錯過任何狩獵優良資料的機會。
使用這個工具的好處是,抓下來的資料會自動帶一個網址,讓我們可以知道這張圖的來源,不需要再手動寫入那個欄位的網址。

安裝Eagle的Chrome套件後,可以直接拖曳圖片儲存
安裝Eagle的Chrome套件後,可以直接拖曳圖片儲存

利用「來源」反向回頭找尋更多可能

承上點,當資料有「來源網址」可以追溯,那麼它便具有更多可能性——這個海報的作者有沒有更多作品?這個網站的其他頁面又長怎樣呢?雖然在 Eagle 只儲存了一張圖,我們只要點擊來源網址,便可以接觸它背後千千萬萬種相關的資料!

Eagle會儲存圖片的來源連結,點擊小地球就可以用瀏覽器開啟該網址
Eagle會儲存圖片的來源連結,點擊小地球就可以用瀏覽器開啟該網址

總結

為了快速地給客戶/老闆端出良好的解決方案,除了設計師平時的勤懇努力,再加上一個好工具,將會有如虎添翼之效💪
使用 Eagle 的這五年間,我的使用方式也歷經了很多調整,可以說是經過多次震盪才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架構和運作流程。但它帶來的回饋遠遠多於付出的努力——提取資料的效率變高了,資料之間的關聯也讓靈感更能被激發。我的精力被從茫然地尋找資料中被解放,得以全心投注在發想和實現。
以上的分享希望對各位創意工作者有幫助囉!


謝謝你閱讀這篇文章,關於 Eagle 這個好用的工具我共撰寫了以下文章,歡迎來看看:

✨✨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別忘了幫我拍個手喔~✨✨

0 comment
1

推薦閱讀

Leave a Comment